為在城鎮化進程中保護和傳承煙臺城市特有文脈,留住煙臺城市的記憶,讓全體市民“記得住鄉愁”。煙臺市規劃局網站日前公布一條消息,面向全求規劃設計團隊公開征集煙臺市城市中軸線城市設計方案。據了解,規劃部門選取了煙臺城市發展脈絡上歷史遺存豐厚、文化特色鮮明的煙臺山至城鐵南站一線區域,打造煙臺市傳統城市中軸線。
中軸線咋來的?
一條串起煙臺歷史脈絡
煙臺中軸線位于哪?在征集方案中指明,北以煙臺山為點——煙臺山上的燈塔是煙臺的城市地標,南以南大門——城市新地標城鐵南站為點,中間的塔山公園將軸線平分為新舊兩部分,塔山上的三合塔是城市的制高點,守望著軸線兩端。
市民都清楚,煙臺地型特點就是東西狹長,屬于濱海組團式帶型城市,其間以河流、山脈、道路等分割為多個城市組團。此次規劃設計選取的區域為煙臺市中心城區,包括芝罘區老城、萊山新城兩部分,這一城市歷史文化積淀較為厚重的區域。
那么,城市中軸線是如何確定的呢?昨天,記者致電煙臺市規劃局煙臺市規劃局黨組成員、總規劃師袁春橋。專家介紹,這條中軸線是隨著煙臺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從煙臺山1861年開埠,到朝陽街各國領士館,到所城里,這條線是煙臺的起源。此外,福建會館、文化中心都在這條中軸線上,這是有歷史印跡的一條軸線。”袁春橋說。
再向南看,有新建的科技館,大南山上有三合塔,往南就是膠東歷史文化公園,這都是反映煙臺脈絡的標志,這些新建和在建重要文化設施,以及最南端的煙臺的城鐵南站,可以看出,這條線也從“過去”發展到“現在”延展到“未來”。
中軸線有啥意義?
13公里軸線成為城市發展“骨架”
為什么要規劃城市中軸線?記者了解到,中國城市規劃最強調中軸線。早在《周禮》中就定下了這個城市規劃原則:“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城市中軸線也相當于一個人的主心骨,有中軸線,城市就有一個好的骨架。它可以把城市的發展統領到這個中軸線上,更好地為這個城市長遠發展提供支撐作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廣州、石家莊等城市都規劃了自己城市的中軸線,并且這條軸線成為城市發展的延展帶,將其打造成為城市多種職能復合的發展軸帶和凝聚文化魅力的生態長廊。
“一個城市,從南到北,需要體現城市獨特的特質、特色。你看,這條線上,從朝陽街、福建會館、文化中心以及膠東歷史文化公園,各有建筑特色,是維一性的,通過這些歷史建筑,打造一條反映煙臺歷史和特色的中軸線,也讓人們‘記得住鄉愁’。”專家說,一方面,歷史特色要延續,同時,這條線也有現在和未來特色。
難怪規劃設計要求提出,本次規劃的目標就是為了維護和延續煙臺城市特有風貌,改善和提升舊城區的城市空間環境質量,明晰和凸顯城市整體空間發展脈絡,增強和擴大城市中心地區的城市承載力、吸引力及凝聚力,展現新時期煙臺城市新面貌、新追求。
根據要求,本次城市設計范圍以煙臺山至城際鐵路南站軸線為中心,兩側300-500米范圍以內的區域。軸線總長13公里,其中含山體部分約6公里,總面積15平方公里,山體面積占約三分之一。規劃區范圍內總可建設用地約為674公頃,其中已有規劃和新近建設區域約為265公頃。
“城市中軸線怎么規劃?不是我一個人能說的出的,而是要找國際的規劃大家來策劃這個中軸線怎么做,請大家來出點子。”記者了解到,截止到目前,已有全球近30家規劃設計團隊遞交了設計申請。本報將對規劃方案的征集及進展情況繼續關注。
“鄉愁”的起點:朝陽街所城里
老街巷老院落將得到有效保護
煙臺山-朝陽街歷史文化街區是煙臺近代城市開埠后最早建設的區域,保留有多個外國領事館、洋行、教堂以及東海關稅務司、煙臺郵政局、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等數量眾多的近現代建筑,是中國近代對外開放歷史和中國海防航運史的見證。煙臺山-朝陽街歷史文化街區完整保留了清末至民國時期的煙臺城市風貌特色。保護范圍:東至海岸路、解放路及煙臺山東側海岸線,南至北馬路以南約50-130米處建筑邊界,西至勝利路、瑞成街、煙臺東海關驗貨房舊址西側及煙臺山西側海岸線,北至煙臺山北側海岸線,保護范圍面積58.5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東至煙臺山東側海岸線、解放路、煙臺山醫院西側圍墻,南至北馬路及煙臺百貨公司舊址南側,西至廣東街、海關街、煙臺東海關驗貨房舊址西側及煙臺山西側海岸線,北至煙臺山北側海岸線,面積45.1公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13.4公頃。根據保護規劃,重點保護煙臺山近代建筑群、寶時造鐘廠舊址、盎司洋行舊址、煙臺東海關碼頭驗貨房舊址等文物保護單位和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在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的前提下,對其進行適當的修繕和維護;對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應保護建筑結構和外觀樣式,改善內部設施;保護碼頭、港池、海岸線等歷史環境要素;保護朝陽街、海岸街、順太街、海關街等歷史街巷的走向、寬度、沿街界面、路面鋪裝,整治或拆除嚴重影響街巷風貌和建筑本體的廣告招牌等外立面添加物;朝陽街作為步行街進行管理;對街區內的車輛進行嚴格管理,禁止在非停車區域停放車輛。
所城院落格局受保護
奇山所城歷史文化街區是明代建設的“奇山守御千戶所”所在地,是煙臺城市的起源地,保存了完整的城池輪廓和格局;清代軍變民地,至開埠前一直是煙臺最主要的居住區,保留了清中葉以來的傳統民居風貌。奇山所城歷史文化街區對煙臺城市的建立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研究城市發展演變、古代海防城市軍事防御格局、膠東地區傳統民居特征具有重要的價值。
保護范圍:東至厚安街,南至西南關中街,西至勝利路基督教堂建筑西外墻以西10米,北至榮泰街、午臺街,保護范圍面積29.1公頃。其中核心保護范圍東至北河街,南至南門外西街、南門外東街及劉子琇舊居南墻,西至勝利路,北至南大街,面積10.4公頃。
重點保護已列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歷史建筑和建議歷史建筑,并進行積極地修繕和保養;對傳統風貌建筑,應保護院落格局、建筑結構和外觀樣式,改善內部設施;保護由南大街、勝利路、南門外西街、南門外東街、北河街圍合的城墻遺址,采用地面鋪裝、綠化種植等方式標識城墻輪廓和四個城門位置;嚴格保持所城里大街、北門里街、南門里街、雙興胡同、時彥街、倉余街等歷史街巷的走向、寬度、空間尺度和沿街界面;所城城墻范圍內作為步行區域管理,十字大街禁止機動車交通;改善街區基礎設施,提升居民居住條件。
北京城市中軸線:世界第一的城市中軸線杰作
中國最成功的中軸線城市建筑典范無疑是北京城。以故宮為中心,南至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形成了約8公里長的城市中軸線,不僅世界最長,而且建筑格局輝煌壯觀,梁思成說,這是世界第一的城市中軸線杰作。北京中軸線南起外城永定門,經內城正陽門、中華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穿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坤寧宮、神武門,越過萬歲山萬景亭,壽皇殿、鼓樓,直抵鐘樓的中心點。這條中軸線連著四重城,即外城、內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鮮明地突出了九重宮闕的位置,體現封建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獨尊”的思想。
北京申辦1990年亞運會成功之后,為了連接城市中心和亞運村,北京在二環路鐘鼓樓橋引出鼓樓外大街,向北至三環后改名為北辰路,這條路成為北京中軸線的延伸。西邊建造了中華民族園,東邊則是奧體中心。
北京申奧成功后,中軸線再次向北延長,成為奧林匹克公園的軸線。東邊建造了國家體育場“鳥巢”,西邊則是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這兩個建筑一圓一方,體現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思想。
最新推薦
-
協會會員煙臺鈞隆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龍城壹號項目榮獲“山東省建設工程泰山杯獎”
2022-06-08 -
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 研究部署“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
2022-06-086月7日下午,煙臺黃渤海新區(煙臺開發區)召開工委擴大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全省穩定經濟運行工作視頻會議以及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等系列會議精神,研究聽取各領域“大干三十天、決勝上半年”工作情況和下步計劃,對迎難走在前、逆勢開新局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牟樹青主持會議并講話,工委副書記、管委副主任劉建民部署全區穩定經濟運行工作。工委管委領導班子成員,各鎮街、直屬各部門、企事業單位、駐區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我區組織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
2021-11-2411月20日下午,開發區建設工程標準化暨智慧工地觀摩活動在業達城市廣場項目隆重舉行,全區建設、施工、監理單位主要負責人、安全總監、項目經理等280余人參加。通過搭建全區的建筑行業學習交流平臺,有效提高各企業負責人、項目管理人員對建筑工地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的意識,推動全區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本次觀摩活動主要分為防護標準化、監管智能化工地建設兩大內容:一是采用定型化鋼板網盤扣外架、模板支撐架、安全通道和樓梯防護,在滿足主體結構施工要求的同時,增強了安全性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升了架體整體觀感效果,有效減少了安全隱患。二是在原有遠程視頻、揚塵監測、塔機運行監控、起重機械人臉識別等智慧系統的基礎上,試點推廣吊鉤可視化、升降機運行監控、危大工程監測等多種監管系統,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智慧管理手段,做到“自動化減人,機械化換人”,有效推進工程安全監管信息化、智能化。